高仿字画会扰乱市场吗 |
| 来源: 时间:2015-3-18 |
|
傅玛丽
说到高仿字画,人们总难免把它与赝品伪作联系到一起。事实上,高仿字画有它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幅名家作品,但毕竟名家作品有限。高仿字画的应运而生,恰恰满足了这部分爱好书画的人。有调查显示,目前已有近40%的高知人群会选择高品质仿制品字画用以收藏或欣赏。那么,这种仿真艺术在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会不会扰乱市场秩序?
高仿字画不同于劣质伪作
高仿字画绝不同于低劣的地摊仿制品。清朝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书画复制法叫做珂罗版复制法,也称珂罗印刷。珂罗印刷全部过程由人工操作,制版网线极细,墨色极佳,靠不规则皱纹的疏密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印品无网点、浓淡层次清晰、无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原作的墨韵神采。同时又经画家亲自手工局部、加工润色,使其与原作更为接近。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对珂罗印刷评价称:“珂罗印制绘画接近原作。”2000年,天津文物公司曾经拿出三件高仿作品参加拍卖,其中一件清仿仇英设色绢本手卷《璇玑图》以8万元成交。2005年6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珂罗吴冠中的《古韵新腔》拍出了4万多元,该作品有吴冠中亲笔签名,限量120件。2011年,在上海和润仲夏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批民国珂罗名家书画集册备受关注。艺术家韩美林为一只流浪狗画的《患难小友》,其珂罗版制的高仿品前些年在市场上售价约6万元。
长期从事高仿字画经营的李先生透露,市场上常见的高仿字画主要分两大类,一是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名画复制品;二是为一些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定制的文化礼品。前者主要销往酒楼、酒店、高档消费场所,用于空间装饰,后者则主要是复制当地历史文化名人、艺术家的手迹,用于形象宣传等。一些与原作等大的高仿字画,收藏价值并不低。并且,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中低端仿真书画印刷市场明显遇冷,而高端仿制品市场相对平稳。这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人群不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高端仿制品的自身价值。
高仿字画迎合市场需求
名家真迹具有不可再生性,且大都被博物馆收藏,偶有民间珍藏,也早就被大藏家收入囊中。普通百姓想要拥有一幅名家作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高仿字画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部分喜爱书画作品的人的需求,让他们有了亲近真品的机会。“高质量的仿品也无碍欣赏,但前提是购买者要清楚作品是真迹还是高仿。”Carry是一家艺术机构的媒体公关,她购买的字画中,有低价的真品,也有不少高仿之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购买高仿字画的人群中,以欣赏为目的的占40%左右,人群特点为具有高等学历、固定经济收入和有较高的收藏意识。
高仿字画一般都是高技术含量的作品,其制作技艺几近或达到了真品的水平,有别于粗劣的赝品。历史上的各代高仿品,有很多如今也成了文物。如现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作品都是后人复制的,但同样是珍品,怀素摹本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可忽视。
高仿字画会不会扰乱市场
高仿字画会不会扰乱市场,一直是艺术品市场热议的话题。首先,这里所说的高仿字画主要用于个人收藏,而不是以伪充真,拿到拍卖市场去欺骗一些新入行的藏家。其次,高仿字画不同于赝品伪作,它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陈设家中可以提升文化品位。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的大部分居所都会选择悬挂高仿名家作品,并定期更换。
对于高仿字画的骤然升温,有专家表示是正常现象。普通人要想收藏一件真迹谈何容易,在这种情况下,高仿字画是最好的替代品。就其价值而言,高仿字画虽然无法复原原作的历史性,但其制作却能代表当代的高水准,仍不失为珍品。
而内地一些企业着眼于利益,铤而走险,在一些拍卖会上,将高仿字画标识去除之后当做真品参加拍卖,扰乱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秩序。收藏家郝先生就曾在国内知名大拍卖公司买到高仿字画,当时,他看中的行书手卷、山水画册,经过竞拍中标。“中午取回拍品,在自然光下打开一看,发现情况不大对。”后来他折回拍卖公司要求退画,但被拍卖公司拒绝。
专家认为,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古代名画由谁来复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最有效的传播。中国内地现在迫切需要建立规范的高仿字画市场,这样企业和博物馆才能放心制作高端的仿真字画,普通人才能更方便地亲近艺术精品,低劣的伪作才能从这个市场剔除。因此,高仿字画究竟会不会扰乱市场,归根结底要看什么人在做,什么人在买,买来用做什么。
来源:中国文化报最近不少媒体与网络都在热议我在全国政协小组会上的一个发言,说我说“把书法作为艺术形式,是对汉字的一种亵渎。汉字是书写的工具,书法不是艺术,起码不是纯艺术,因为写字写得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工具,一种本能。”报道还说我话锋一转,谈到了书法界的腐败,“为什么书法界有大量的腐败?说实话,我自己都看不起书法界。一些人写的字很破,就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了什么文化协会副会长、副主席,丢死人了,这是对中国文字的亵渎。”
由于有“书法不是艺术”这个关键词作为前提,便引起了很多质疑。但也有知我者给我发来短信,问标题与内容为什么“不搭”?读起来牵强。我说:“您把‘书法’读成‘书写’,整个发言就通了。”其实明眼人应该能看出,我整个发言通篇说的都是书写。而且主题是反腐。
我发言当时的语境是,冯小刚委员和张国立委员有一个关于“繁体字教育”的联合提案。正好我旁边的周建平委员拿了一册新杂志,里面有一整版某民间书法组织会长的书法作品。而这“繁体字”与“书法”都是我从小敬畏的传统文化,于是我出于敬畏之心,发言比较性情,整个过程也就一分钟左右吧。
我发言的大意应该是,“汉字书写首先是‘工具’。每个中国人认识它、掌握它、写好它,是生存的基本手段。因此它不是艺术,起码不是纯艺术,但它可以‘上升’为艺术,成为表现形式美、笔墨美等的书法。”我认为“客观存在的是有一些字都没写好的人,却很容易地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成为‘书法家’了,而且还是一些书法组织的副会长、主席等等,这样的书法界社会不会认可,是个‘丢死人’的事,连我都看不起。而把这样的书写行为变通为书法作为艺术形式,是对汉字的一种亵渎……”
“连我也看不起”,这样的用句其实在生活中常有,应该是句谦词。
书写是工具,它不等于书法;好比言语是工具,它不等于歌唱和曲艺;人人都有肢体动作,但它不等于舞蹈;人人都有喜怒哀乐的表情,它不等于是在表演。在生活中,并不要求能说话的人就必须会唱歌、会说相声,并不要求人人都会舞蹈,会表演。但唯有写字,是要求人人尽可能都会的。
按照中国文联下属专业文艺家协会的分类,分别是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曲艺、杂技、摄影、书法、电视、民间文艺。这十一个门类唯有书法具有“人人化”的特殊性。众所周知,书法是一门具有很高审美内涵的艺术,但同时又因为其基本操作行为是写字,故又易于蒙人,把书写当成书法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举例美术,就不太会出现这样的空子。
这也许是老一辈领导人、艺术家对成立书法家协会多年慎重的原因吧。
当然,这些都是有巨大探讨空间的问题。见仁见智。
我在父母的教育下,4岁开始临帖,背诵古诗词,小时候觉得这两件事最苦,但今天觉得最实惠。因此也从小养成了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从前,作家写小说,都是用毛笔字写出十几、几十万字的厚厚手稿,我的敬畏之心也由此点滴而来。”
爱好书写是一件好事,文艺界也有很多人爱好书写、研习书法,我知道大家都不是为了去追求做“书法家”,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情操,应当提倡。
来源:北京晚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