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书画投资 中国书画收藏 中国书画收藏投资艺术网
18953612398
 网站首页      名家在线     名家资讯      网上展馆     画廊名录     艺术资讯     画廊动态      大型展厅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资讯

郭有河的画作:心画心声总是真
来源:     时间:2015-6-5

 杨桃源 

  经中央电视台编导梁善东先生的介绍,笔者有幸结识了闻名已久的画家郭有河先生。长身玉立,面容俊朗,双眸澄澈、纯净,好一条精致的燕赵汉子。这是郭有河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而不经意间偶尔露出的如鹰隼般锐利入骨的目光,则暴露了画家对观察对象的洞察力和穿透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郭有河的北京画室中,这扇窗户在画作中向我轰然打开。 

  清代画家王昱曾言,“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燥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观郭有河先生的作品,深感此言非虚。那一幅幅丹青在在流露出一股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的气韵。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开篇即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古今中外,像潘安那样既能写出高情千古的《闲居赋》,又能遇着皇帝望尘而拜,文学人格与社会人格二元分离的轻薄无行文人,代不乏人。从这层意义而言,“心画心声总失真”,不失为见道之言。 

  但在郭有河这里,“心画心声总是真”。在郭有河的画作中,表象之真、本质之真、审美之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使得郭有河的画作,无不透露出至诚至性的求真精神,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 

  一 

  作为一名受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受教于王天胜、任惠中、袁武、刘大为等,之后又到北京画院高研班学习,拜石齐为师。在画纸上“美学俯冲”二十余年的画家,用画笔对客观世界作出镜像式的描摹,画什么像什么,达到表象之真,非为难事。 

  话虽如此,但郭有河先生山水、花鸟兼擅,人物尤工,且书法也灿然可观。放眼当代画坛,像郭有河这样画路如此宽泛,且绘画与书法双峰并跨的书画家,实不多见。 

  在郭有河的画室里,已经完卷的《竹林七贤》和接近完卷的《藏地情缘》两幅大画,让人看后眼睛再也拔不出来。 

  《竹林七贤》展现出一种风流意境。七位贤者掩映在林园婆娑竹影之中,或是对弈观棋,或是品茗论道,怡然自得,如处桃源;更有仕女提壶而来,屏气凝神,生怕扰了棋者的沉思。画面绿意盎然、灵动饱满,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令观者也仿佛入了那竹林,闻了那茶香。 

  《藏地情缘》则充分表现了作者人物画的艺术功力。作者通过对光的强弱、虚实、明暗、顺逆的敏感捕捉和运用,使人物具有极强的立体雕塑感,面部的褶皱如刀刻斧凿,面部肌肉则纹理清晰,条块分明,肌肉的弹性、张力,宛然如生,让观者有一种意欲触摸的冲动。 

  虽然它们只是静止的、片刻的一瞬间,但带给观者的却并非只是视觉的冲击力,而是掺杂了视觉、听觉、嗅觉、知觉的一种过程的流动感,给了观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思索与回味。 

  二 

  一个画家若只停留在表象之真的阶段,那只是画工、画匠,匠人而已。 

  郭有河的人物画,大多以注重人物神闲气定的韵味为主,以环境幽远、沉静的意境为辅。对人物的造像,他通常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人物表情的刻画,从而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说“画仕女多数把她们五官变形,变得有韵味而不是媚俗,变得生动而不是妖娆。” 

  中国画,以一个国家命名的绘画种类,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面语言,独特的画面色彩和画面风格。虽然是流传千古的画种但绝不是千古不变的程式,在濡墨的天空下,总有无数的艺术家们在孜孜探求她的最高境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思变,才是中国画的精神所在和传统的精髓所在。 

  郭有河就是这么做的。他的人物画,刻意重新矫正了的神似和形似的关系更加具像,在笔墨的宣泄上,注重的是画家的移情手段,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也就是飞花落叶的“写意性”。写意性是中国画理念的文化高度,站在这个高度上挥洒自如才能成为大家。 

  这正是郭有河的突破之所在,也是他异于其他画家之所在。郭有河的中国画人物画,注重的是人物神采的流转之态,衣袂飘动的流云之势,以及人物氛围的流动之韵律。并且在人物的内心流露上力求辉光生动,变化无穷。 

  郭有河深知中国画自身发展规律里,成熟的程式化的人物画不是内心核。那种五官造型准确与否,像与不像之间的衡量,早该被摒弃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超乎象外,韵在其中的中国画人物才是根本。 

  作为当代中国画家,郭有河不再以那种匠气的形态逼真的中国画作为目标,而是更醉心于用有限的笔墨渲染无限的意境。如作品《吴衣带风 道子图壁》,画面简之又简,尽可能地淡化了一切不重要的部分,你甚至只能注意到画中吴道子专注创作的一双眼、疾笔如风的一只手,以及胸中块垒喷涌而出的畅快。 

  郭有河的画如其说是写出来的,毋宁说是从思绪里流出来的,那就是写意、写意、再写意。郭有河的人物画,是写出来的。他以写的方式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让画家的情绪,画家的情感与画作的相融后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结合,这是一个人物画家的终极归宿。 

  三 

  以情入画、以心写像、是郭有河的艺术理念。正如画家自语:“无日不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感受自然界的情感,或浓郁、或张狂、或沉静,内敛外发的种种情趣”。他的花鸟画纯真、内在、朴实、华润、是他对大自然的直接对话,也是他对生命发出挚爱与赞美最为坦荡的心声。 

  上帝死了,科学发疯了,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享乐主义泛滥无归。在这个喧嚣、浮躁、功利的当代社会,郭有河在捕捉美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那些在一切时代都使人极度痛苦的中心问题。”而这一中心问题正是由欲望所带来的内在紧张。尽管时代在进步,但这种紧张却有增无减,并逐渐蚕食整个社会的良知、和谐。 

  什么样的堤坝,才能挡住如钱塘潮般呼啸而至的欲望,保持灵台清明? 

  郭有河拿起画笔,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抹恬静和从容、安详和闲适。他的《人在山中即为仙》、《越无人识越安然》、《弈棋图》、《志于道》都是借古人之事抒今日之怀,以超然之气韵解当代之浮躁。特别是在其创作的人物群像中,总是在众多表情各异、各自忙活的人群中“刻意”安排一位目光柔和、举止淡定之人。如《瑶族众生像》中间那位老者、《纳西古乐》中那位中年男子。从其身上,能发现作者自身的影子,能感受到一种无论世间如何纷繁,我自泰然处之、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这个才子多如狗,大师满地走的营销年代,还有郭有河这样的画家,不以卖画为营生,只以喻世为志业,用手中的画笔,为人们营造艺术的桃花源。对此,我们应该额手称庆。 

  也许,这是一场哲学冒险。但是,这注定是郭有河宿命般的美学壮游。 

  晨钟暮鼓,唤醒了多少芸芸众生。 

  郭有河的画,如晨钟,如暮鼓。能否唤醒,能唤醒多少芸芸众生?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点击排行榜
1、金银币上的名画之二十一:马晋笔...
2、陕西德福2015迎春拍 刘文西成为...
3、花开心自在:李云峰书画展亮相山...
4、工薪族怎样玩转收藏
5、2015年新水墨将何去何从?
6、2015第一轮春拍预展大幕开启
7、中国书法仅仅是一门艺术吗
8、如何投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9、超凡脱俗妙趣横生:略说王家训人...
10、小品大艺:扇面画收藏投资两相宜...
11、书画市场遇冷作品不好卖吗
12、韩宁宁:从容商海亦书山
13、诚轩2019春拍中国书画:晚清第一...
14、柳华一的艺术世界-读柳华一人物...
15、黄土人刘文西其人其艺:绘不尽是...
16、清华大学齐辛民工作室西双版纳写...
17、《当水墨进入汉砖》当代水墨展4...
18、齐白石亲自为学生陈大羽订润例做...
19、国家《网络拍卖规程》起草
20、政协委员出招修改《拍卖法》 为...
友情链接: